一般人理解不了义利之辨,因为他无法理解,人怎么能不要利呢?当然要利了!至于义,合乎利就要,不合乎利就放弃。
这个思想错在哪里?错在看问题的角度,把要义还是要利,从结果来看了,这是结果导向。他就没有多想一下,你要利,就能得到利吗?如果要利就能得到利,那也太容易了吧?孟子的角度,就是告诉你,如果你一心取利,就会祸起萧墙。
这就是义利之辨。
理解不了义利之辨的人,也理解不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也是孟子的思想,叫“勿忘勿助”。
《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必有事焉的事,张居正说就是用功。正,是预期其效,老是在问结果。必有事焉而勿正,朱熹解释说:“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
心勿忘,勿助长也。
必有事焉,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自己要做什么,每时、每刻、每事,都只管照既定方针原则去做。滴水穿石,日日不断,不要管什么时候有效果。不要学那拔苗助长的宋人。他担心禾苗不长,就去一棵棵把苗子拔高一些,拔得腰酸背痛,十分疲倦地回家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赶紧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