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岳,岳岳!”有女人在屋里某个地方轻呼。
岳岳的目光变得如同彩虹。
原载于《大益文学》2018年第6期
窑洞
钟是一位南方的少年,住在城市的楼房里。钟小的时候,常听到人们谈论北方的那些窑洞。每当遇到这种时候,钟就会竖起耳朵紧张地倾听,激动得全身发抖。但大人们的谈论总是隐晦、躲闪,并且模棱两可的。
“窑洞不是建在山下吗?山也不见得可靠吧?红土又怎么样……”
“窑洞好,冬暖夏凉,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可有人说窑洞并不是它们表面的那个样子,你无法看透它们。”
“据说有一家独自挖了一个窑洞,孤零零的,在一座荒山下。后来就消失了。村里人去找那家人,根本找不到。”
“建窑洞这种事很有讲究的,不能随便起意,也不能马虎选址。”
“昨天传来噩耗,十几个洞一齐坍塌……”
钟注意到,当大人们聚在一起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表情就变得非常郑重,非常严肃了。并且每个人都有点像在自说自话,并不期待别人马上回应自己。反倒是挤在大人堆里的钟暗暗着急,小脑瓜转个不停,希望从这些话里听出某种意思来。当然每次收获的都是沮丧。但这沮丧并没有挫败他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钟对窑洞话题的关注反而越来越密切了。他也看过一些图片和文字描述,但钟认为它们都空泛而刻板,远不能同人们的议论相比。所以很久以来,钟的内心深处始终有这个疑问:为什么人们喜欢聚在一块谈论窑洞?为什么这种谈论总像既没有目的,也没有结论?为什么他这个旁听者也很想参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