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19世纪末法国实行典型的双轨制,其中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初等教育和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置的中等教育互不衔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制度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形式受到抨击并成为20世纪前期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1919年,法国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在运动中,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激进组织“新大学同志会”批评法国社会“人一出生就分为两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教育而永远固定之”,他们主张新的教育应当是“统一的教育”[4],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民主化。统一的教育应当使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互衔接,高等教育向一切中学毕业生开放。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统一学校运动对法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3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统一的学校制度,1925年以后法国初步实现了小学阶段的统一学校。1930年,法国的公立中学实行免费,1933年为使学生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法国政府决定在中学设立统一的入学考试制度。1937年,法国教育部部长让·扎伊提出了在初中阶段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①把中学的初级阶段改为独立的公立学校,与初等统一学校衔接;②升入中学第一阶段的11~12岁学生设立“方向指导班”,以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③依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在第二年实行分流,分别进入古典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1937年法国教育部正式发布命令设置“方向指导班”作为学制改革的开始,但不久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止了这一改革。“统一学校运动”所引发的教育改革,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学制,极大地推动了法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